會議背景
從宏觀上理清水處理水處理技術的難點和水務商業模式的短板,從而思考創新的方向,把握創業的機遇。
五大難點:
難點一:工業廢水在技術上能否實現真正的零排放。
難點二:工業園區廢水達標排放的技術難題。
難點三:排放標準到質量標準巨大鴻溝跨越之難。
難點四:面源污染畜禽養殖廢水治理之難。
難點五:切膚之痛的村鎮污水處理之難。
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與商業模式:
a) “互聯網+”時代是模式為王的時代。
b) 跨界經營,形成一個綜合的行業。水處理不再是配套產業,而是引領產業。
c) 經濟新常態下,成長為支柱產業成為環保產業的新夢想,環保產業成長為支柱型產業已經初見端倪,在局部經濟發達和環境敏感地區必將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d) 環境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形成,需要技術界、產業界和政府保持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和產業能力的提升;
e) 水處理在技術、政策、體制、模式上進入到攻堅克難的階段,挑戰和機會并存,是需要業界深入思考的時期。
主辦單位
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工業水處理》
《亞洲環!
時間地點
時間:2015年11月10日
地點:廣交會展館 B層 多功能廳
規模:200人
會議議題(擬定)
1、技術的創新
對水十條中重點關注的行業中,將其技術創新需求進行挖掘和呈現。
包括廢水零排放革命性技術、正滲透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探討。專項治理方案創新的探討: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行業,實施清潔化改造。
2、服務的創新
a)互聯網+ 的模式創新;
b)PPP模式與工業水處理的創新結合,當前PPP項目在市政領域有諸多成功項目,但在工業水處理領域不多,是PPP未來發展的一個有利的方向;
c)行業聯盟的創新性、生命力及模式探討。
3、第三方治理冷思考第三方治理模式已經得到國家和社會的認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許多從政策、技術、監管等方面需完善的地方,而且需要冷靜的思考,看到存在的挑戰和不足。
4、中小型及草根企業的創新優勢尋找客戶的痛點,準備調整發展方向,這類企業充滿創新的的動力。
5、創業板塊工業企業創新模式,探討宜興環科院的創新計劃,其他草根聯盟的創新實踐。
參會嘉賓(擬邀請)
王家廉 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 秘書長
陳金順 佛山市環保產業協會副秘書長
蔡進 廣東海逸環保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凱軍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
吳友明 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
韋朝海 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
薛濤 E20環境平臺 高級合伙人
蔣瑋 博天環境高級副總裁
張友誼 北京王邦達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汪曉軍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蘇錫波 佛山市水業集團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
張一巍 深圳市同創偉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總經理
崔希龍 廣州京水水務董事長
苗偉 河南大河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少林 廣州市水務局副總工
汪傳新 廣州市政院副總工程師
參會代表
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專家,優秀企業領導者,第三方工程公司、環保公司等環保從業者,高校代表。如北京沃特爾水處理水處理公司等一批擁有創新型先進技術的業內知名公司。